接觸角滯后是“角度差”,滾動角是“傾斜角度”,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影響因素,但不能等同。核心概念區分,接觸角滯后指同一固體表面上,液體“前進角”(液體前沿向前推進時的接觸角)與“后退角”(液體前沿向后收縮時的接觸角)的差值,公式為:滯后值=前進...
接觸角滯后根本原因是液滴在表面上開始運動需要克服的阻力的量化體現,即前進角與后退角的差值。物理本質:這個阻力來源于表面的粗糙度和化學不均勻性。表面越不平整、成分越復雜,液滴前緣要向前爬(前進角)和后緣要向后縮(后退角)就越困難,這個差值就越...
當液滴在固體表面上運動或形狀發生變化時,它的接觸角不再是一個固定值,而是會隨著運動而變化。為什么會產生動態接觸角?根本原因在于固體表面不是理想光滑、純凈的。表面粗糙:液滴邊緣移動時,會被微小的溝壑“卡住”。化學不均:表面有親水區和疏水區,液...
動態接觸角描述的是液滴在運動表面上的接觸角。它不是一個固定的值,而是一對值:前進角:當表面推開液滴(或液滴向前鋪展)時,在液滴前端形成的較大接觸角。后退角:當表面拉回液滴(或液滴向后收縮)時,在液滴后端形成的較小接觸角。一個經典的比喻:想象...
接觸角法本質上是基于描述固液氣界面體系的楊氏方程的計算方法。該方法通過使用水滴角測量儀測量液體在固體表面的接觸角,結合已知液體的表面能及其分量,利用表面能分量途徑或狀態方程途徑等理論模型,來計算固體的表面能。表面能分量途徑中常用的模型有Ow...
通常情況下,使用接觸角測量儀進行測量,需要等待液滴形態穩定后再操作。但對于不同的固體表面,等待時間和判斷標準不同。平衡接觸角:這是理論上液滴在固體表面達到熱力學平衡時的角度。在實際使用接觸角測量儀進行測量時,我們追求的是這個值。情況一:高能...
四大判斷方法(從易到難)方法一:接觸角滯后性分析(常用、有效)這是區分兩種狀態可靠的指標之一。實驗:測量液滴在表面上的前進接觸角和后退接觸角,并計算兩者的差值(即接觸角滯后)。判斷標準:Cassie狀態跡象:接觸角滯后很小(通常10°)。液...
a)計算材料的本征接觸角這是r值經典和重要的應用之一。對于粗糙表面,你無法直接測量其本征接觸角θ。但如果你能通過其他技術獨立測量出表面的r值,再結合接觸角測量儀測得的表觀接觸角θ*,你就可以利用Wenzel公式反算出本征接觸角。這允許研究人...